新民晚报讯(记者 徐翌晟)陈佩秋先生的入室弟子任珮韵作品集《雅琴风华:秋艳》近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昨天,龚心瀚、陈燮君、毛时安、贾树枚、李伦新等学者在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旗舰店,围绕《雅琴风华:秋艳》中的部分作品所体现出对宋画的“守正与创新”展开座谈。

图说:任珮韵作品集《雅琴风华:秋艳》 官方图(下同)
在绘画中,任珮韵格外追求色彩的明亮、富贵与画面的格调。再加上过往的学习经历,她希望通过画面的节奏表现韵律之美,以体现“歌中有画,画中有歌”的艺术追求。任珮韵从自己的绘画经历出发,讲述了如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守正及对宋画的发展与创新历程。她认为,中国画的创新应当以六法精论为路径,使艺术作品保持无可替代的民族性和时代气息,追求画面的精致与宏大。她认为画家应接续先人的文脉,走入自然去写生和创作。“数十年沉醉于宋画世界,这种热爱肇始于对唐诗、宋词和古典文学的兴趣,以及对历史、音乐和戏曲的陶醉。我在笔记中抄有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话:‘跛足而不迷路胜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我认为,宋画既然代表着中国画的巅峰和最高殿堂,就应当花最大的力气去研究它,师古人、师造化才是学习中国画的正脉。故而我长期全身心地投入于宋画的临创,并借鉴西画,融合创新。”

图说:座谈会现场
《雅琴风华:秋艳》收录了任珮韵十年来创作的近百幅中国画作品。全书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花信鸟语、山水清音、写照传神、天骨遒美,这是任珮韵对自己数十年宋画临创经验的总结。她希望能以此书创造性地呈现出宋画工笔与写意高度统一的视觉表现,让观者仿佛能置身自然、享受自然,从而激起更多的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陈佩秋先生生前就对任珮韵所临创的宋人花鸟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时常夸赞她的刻苦精神:为了研究宋画,任珮韵甘愿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去临摹赵伯驹的手卷《江山秋色图》。
会场同时展出了任珮韵女士近期创作的14幅中国绘画作品。